外貿網站推廣之Google、yahoo優化方案 |
發布時間:2015-05-01 文章來源: 瀏覽次數:3876 |
日前,“互聯網+”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和討論的熱門。實際上,在“互聯網+”被國家從戰略高度提出之前,作為社會信息化的主要推進氣力,中國聯通依托自身光纖寬帶、3G/4G無線寬帶、IDC等資源,通過與其他工業緊密配合,不斷晉升著各行各業的信息化水平,已對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熱門技術領域開展專業化運營,中國聯通的行業信息化工作早已與“互聯網+”完美契合。近日,記者隨中國聯通組織的媒體采訪團來到內蒙古,真真切切體會到了聯通“互聯網+”應用給人民糊口和社會出產帶來的方方面面的改變,也看到了“互聯網+”相關產品的規模化推廣給企業本身轉型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 面臨新的形勢,近幾年內蒙古聯通協力系統集成分公司,在全面了解不同行業信息化需求特征的基礎上,開展綜合信息化應用立異,推行“行業應用為主線,平臺運營為手段,全面立異營銷模式”的舉措,由傳統的一次性單產品(或簡樸疊加產品)銷售轉向為政府等多領域、多行業提供量身定制的全生命周期的綜合信息化解決方案,打造了諸如“互聯網+政務、互聯網+環保、互聯網+社保、互聯網+警務”等一系列政府級、社會化的標桿項目,為自治區經濟發展、立異治理和服務民生提供重要決議計劃手段,得到了政府、社會各界積極好評。尤其是位于呼和浩特的聯通云數據中央的投產運營,讓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政務云中央”、社會信用信息體系云平臺、環保廳環保云平臺紛紛落戶,開創了海內同行業政府部分外購運營商云計算公共服務的先河,成為聯通“互聯網+”的又一大亮點。這些行業信息化和云應用的規模化推廣不僅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也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企業經營收入的增長和業務結構的優化。目前,內蒙古聯通已構建起聰明城市和物聯網云孵化產品運營平臺,打造了集成云、管、端要素的“互聯網+尺度行業應用產品”100多款,產品涉足內蒙古地區所屬50多個委辦廳、局級單位,以及大量企業、事業、高等院校等部分和單位,為企業發展塑造了新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全國空氣污染、水質污染題目日益嚴峻,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造成很大損害,有些人甚至“談霾色變”。內蒙古的地輿位置及其地形使得環保的重要性日趨重要。為此,近幾年內蒙古環保部分在中國聯通的助力下進行了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環境信息治理系統等多個系統的建設,實現了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對重點污染源的監控。“互聯網+環保”正在不斷改善內蒙古人民的糊口環境。 首創“三位一體” 綜合監控理念 內蒙古環保廳監控中央張樹禮向記者先容,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項目以加強內蒙古自治區環境治理和管理為核心,以實現內蒙古自治區環境減排和管理目標為任務,通過對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環境信息治理系統等多個系統的建設,實現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對重點污染源的監控、環境治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充分施展環保機構的主導作用,推動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該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共分為四期工程,一期開始于2008年4月,首創性提出“三位一體”(即在線監測、視頻監控、工況監控結合)的綜合監控理念,對236家重點污染企業實施在線監控,安裝500套數采儀、172套視頻、100套工況,建設一個自治區級監控中央和12個盟市級監控中央,建成了一個籠蓋全區的環境綜合治理平臺,也是全國第一個在在線監控綜合平臺的基礎上,實現決議計劃支持功能、業務治理功能的環保信息化工程。 二期工程開始于2010年9月,增加重點監控企業166家,安裝監測設備500余套,完成空氣及水質量自動站、沙塵暴質量自動站接入工作,進級改造了39家企業工況系統,優化軟件系統架構,建成環保物聯網監控平臺。二期工程主要引進物聯網、云計算、3G/3S(目前已經升成4G)等提高前輩技術,實現了與3S系統(GIS、GPS、RS)緊密結合的三位一體污染源監控體系;打造集污染源監控與環境質量預警一體化、監控精確定位與數據即時共享一體化的提高前輩環境監控與治理體系,建立了跨平臺、異構網絡的多業務協同信息化支撐系統;建立了全區同一的環保專網,建成了同一的環境數據中央和環境空間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實現了對全區85%污染源的監控。 用信息化手段 杜絕數據造假 內蒙古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數據造假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類是修改設備工作參數,另一類是通過破壞采樣系統等硬件手段造假。因此,內蒙古工況(過程)監控系統是數據保真的樞紐。在工況監控系統界面,可看到幾條不同顏色的曲線,這都是各工藝流程的基本參數,這些曲線則是從電廠脫硫DCS出產系統中實時接過來的設備運行參數。全區已在55家電力企業安裝了159套工況監控舉措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在線數據造假等行為。 內蒙古聯通團體客戶事業部總經理付險峰對記者表示,后續三四期工程將實現電廠工況(過程)自動監控和及主要污染物的智能化核算,保證排污數據真實正確。據悉,三四期工程將電廠過程(工況)監控范圍擴展到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廠中單機容量12.5萬千瓦以上的機組,新建主要污染物減排和排污收費治理平臺,給20多家電廠47臺機組安裝排污智能核算儀系統,進級改造在線監控系統實現與國發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3.0系統對接。 據內蒙古環保廳工作職員先容,內蒙古環保物聯網監控平臺,可以監控污染源、實時監測全區環境質量變化情況,還能依賴豐碩的數據,對污染防控和環境質量變化開展宏觀治理和分析。記者在現場進行了體驗:打開監控平臺,隨意點開一個點,就可以看到這個污染源具體的企業信息。此外,還可以查看企業“三位一體”的實時監控數據,包括在線監控數據、工況監控數據和視頻監控數據。 工作職員打開亞洲最大的電廠內蒙古大唐國際托克托電廠的監控頁面,顯示的4條曲線就是8號機組污染物排放的實時數據,紅線代表排放尺度值。假如污染物排放值超過紅線,就會發出超標告警,監察部分同時也能收到這些告警,他們可以聯系企業或者直接去企業執法。目前,內蒙古全區已實現556家企業、1622個點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 此外,環保物聯網監控平臺還能實時監測全區的環境質量變化情況。目前可以監測全區35個空氣質量自動站、5個水質自動站、20個沙塵暴自動站的分布以及實時監測數據;同時平臺把握了全區的環境風險源檔案,包括全區500家風險源企業的分布、風險檔案以及超過3000種化學品的數據庫,利用平臺可以開展環境應急事件的污染物擴散模擬、遠程指揮。 恰是依賴這么豐碩的數據,內蒙古才能對污染防控和環境質量變化開展宏觀的治理和分析。如2014年通過平臺核定,內蒙古全區監控企業共排放二氧化硫34萬噸,其中鄂爾多斯市最多。同時還對區域水環境、大氣質量狀況評估以及區域污染排放與環境質量狀況進行了協同分析。 著力打造 重污染天色預告預警體系 重污染天色預告預警體系是在國家環境管理大戰略和知足社會公家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需求的背景下提出建設的。國務院于2013年9月10日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步履計劃》,明確要求“環保部分要加強與景象形象部分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色監測預警體系。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要完成區域、省、市級重污染天色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環保部已經成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3個大氣監測預告預警中央,并聯合國家境象形象局制定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色監測預警方案與實施細則。 項目總投資5000余萬元,以建設海內一流的空氣質量監測預告預警中央為目標,鑒戒海內提高前輩省市預告預警體系建設經驗,建設包括環境空氣污染物立體監測、空氣質量預告預警、空氣污染來源追因、公共信息發布等功能的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建設涵蓋自治區、12個盟市及滿洲里的重污染天色預告預警平臺和自治區大氣監測超級站,實現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央站與12個盟市、滿洲里環境監測站監測數據共享,平臺軟硬件資源共享,全區預告預警業務可視化會商功能,實現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色監測預警一體化聯動功能。 另外,為了進一步晉升自治區環保廳數據中央的計算和存儲能力,內蒙古聯通采用出租方式為內蒙古環保廳在中國聯通內蒙古云基地建立環保云服務,提供環保新建系統所需的主機、存儲、網絡、系統軟件等基礎資源,同時對數據源數據進行高機能計算處理。 張樹禮對記者說:“環保云計算一期項目由一個云平臺(托管私有云+虛擬私有云)、三大業務系統(空氣質量預警系統、行政許可審批綜合服務治理平臺、危險化學品數據治理平臺)和三個體系(尺度與規范體系、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運行治理體系)構成。”以云計算+大數據為基礎,通過IT集中、數據集中實現“環保大治理,信息大服務”,立異環保廳信息化新IT架構,構建一朵云的大治理、大服務平臺,終極實現服務一體化、數據一體化、治理一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