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詞典》推出APP 激活辭書的“互聯網基因” |
發布時間:2019-08-23 文章來源:本站 瀏覽次數:4246 |
前不久,有關《現代漢語詞典》推出APP版本的音訊引發重視。相比于其他紙質圖書,辭書的數字化、網絡化顯得更為迫切。 辭書的“互聯網基因”,似乎是與生俱來的。關于網絡閱覽,人們常常有“碎片化”的憂慮,而辭書恰是由眾多“碎片化”的條目組成的,并且也是供人們“碎片化”檢索運用的。 因為有了數字化,因為有了互聯網,辭書檢索變得十分簡便:只要把那個字、那個詞放入查找框,輕點一下鼠標,古音、今音,古義、今義,例句甚至翻譯,都能夠一起呈現在眼前。 今天,辭書的修訂更新也變得更容易。重要的辭書,從《辭海》到《現代漢語詞典》,無論是解說古語的,仍是收錄今詞的,大多需求不斷修訂。關于一部紙質辭書來說,修訂周期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幾年,如此漫長的等候,到新版面世時,最初的新知有的已變作舊聞了。把辭書移植到互聯網上,就能實現隨時隨地更新。擁抱互聯網,改變著辭書的傳達生態、編纂生態。 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辭書需求互聯網,但互聯網需求辭書嗎? 經過查找引擎勾連起來的互聯網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常識庫,某種意義上能夠視作一部辭書。雖然豐富無比,但也內容龐雜。即使是查詢網絡百科,由于“敞開編纂”,也會讓你遇到真偽莫辨的難題。當你輸入一個關鍵詞,得到成千上萬個成果,逐個閱覽、區分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有時會讓你覺得還不如去查檢一部威望、精當的紙質辭書。 將眾多看似“碎片化”的條目集納到一起,無異于對一個常識體系進行描繪。在一個常識領域內,怎么提煉、挑選詞條,怎么編列,怎么釋義,需求具備這個專業領域的素養,也離不開辭書編纂的學問。漢代許慎編纂《說文解字》時,考究“分別部居,不相雜廁”。當編者把含有相同偏旁部首的漢字羅列在那里的時分,其實不僅是“分別部居”,便于查閱,并且也提醒了那些相同偏旁部首漢字間的相互關系。 歷經千百年的開展,帶著“互聯網基因”的辭書,終于有了互聯網這塊豐沃的土壤,理應長得更好、長得更快。當互聯網辭書這棵大樹高聳挺拔的時分,生長在它腳下的那些雜草,自然就不會遮蔽咱們的視野了。 |